导读: 3月1日起,处级女干部正式延迟退休至60岁,有关延迟退休的争论再次引发公众关注。据了解,目前学界存在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、和延迟退休年龄两种延退方案,而官方思路更倾向于延迟退休……
记者发现,在官方语境中,对于延迟退休的表述从《社会保障“十二五”规划纲要》中的“弹性延迟”改变为十八届三中全会《决定》中的“渐进式延迟”。
对此,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认为,“弹性延迟”与“渐进式延迟”并不矛盾。“弹性”是指改革或调整后,不是“一刀切”的政策,会考虑到公众不同的情况,在政策上有一定的空间和余地;“渐进”则意味着延迟退休是缓慢的过程。“讲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”,因此并不排除“弹性机制”会在最终方案中有所体现。
在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有关延迟退休的思路中,也引入了所谓的“弹性机制”。他将其称为某种形式的“双轨制”,比如给今年已经到50岁的和45岁以上的女性一个选择机会:延迟退休,或是按现有规定年龄退休,如果愿意延迟退休,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减税。
魏尚进解释,从国家宏观角度来说,肯定存在一个减税的幅度,使得这样的政策组合能省下的养老金支出(或带来的额外产出),大于政府从这些人身上放弃的那部分税收。对于年轻人,则可采用渐进式地推进,“比如接下来每年往后推半年,连续做六年或八年”。
在官方制定延迟退休方案时,究竟有哪些因素将影响改革决策?
对此,金维刚告诉记者,人口老龄化、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、基金收支的状况、公众的接受能力、新老政策之间的过渡、不同的群体所受的影响等很多因素,都会被充分考虑。
对于最终方案的具体内容,汪德华认为,以下四点较为重要,一是“延退”的目标值,其中,目前男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差距较大,调整方式值得关注;二是渐进的程度;三是弹性选择的范围;四是养老金的发放公式也可能做相应的变化。